全国首个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井筒加热实现工业化
几年前,10蒸吨及以下在用蒸汽锅炉开始执行新的《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,但新标准出来后还有很多地方的燃煤热风炉需进行改造。
但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》要求,“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,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”。小南庄进风井使用燃煤热风炉用于冬季井筒加热,进行脱硫除尘改造后,虽可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要求,但污水及固废物的排放仍难以满足尚怡水库水源地的环保要求。井筒加热方式亟需替代,如何是好?
同时,小南庄附近抽采泵站5%-8%的低浓度瓦斯抽采后全部直接排放,未充分回收利用。为此,阳煤集团和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重庆院”)进行合作,采用重庆院自主研发的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技术成果,以低浓度瓦斯为原料,通过技术转化为井筒加热,并满足站场建筑物的供暖需求。
小南庄“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井筒加热”项目开工建设,四个月后完工并成功运行,今年1月13日至2月27日,系统已连续安全运行1104小时。作为全国首个实现工业化应用的低浓度瓦斯蓄热井筒加热项目,其成功运行不仅解了阳煤五矿的燃“煤”之急,也意味着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利用技术取得重大进展,这个标志性工程为低浓度瓦斯高效利用揭开了新篇章。
让甲烷无处藏身
在各种精密仪器上,数字和指针在悄然变化,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,这些仪器不仅是整套装置的“脉搏”,可实时读取各部位数据,也是现场系统的“监视器”,一旦超出正常范围,仪器便会自动发出警报。
据重庆院研究员孙东玲介绍,该项目包括多床立式结构蓄热氧化装置、可靠均匀的自动配气系统、输送安全保障系统、热能分配及利用系统,以及综合运行安全监控系统等五项关键技术,保障了装置的安全、稳定运行。相关技术经过近十年研究,形成了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成套技术与装备,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,实用新型专利5项。
该系统以低浓度瓦斯作为燃料,在混配装置中经过智能混配后,再经蓄热氧化装置氧化产生高温烟气,热能经处理一部分用来给井筒进风加热,另一部分为建筑物供暖。“在整个供暖期间,最低气温在零下13度,而井下温度均在5度以上,完全取代了燃煤热风炉;供暖出水温度均在70度以上,完全取代了原来的供暖热水锅炉。” 重庆院瓦斯分院副院长陈金华告诉记者。
此外,装置没有固体废物和废水产生,产生的废气经由原来燃煤风炉的排气筒排出。由于将瓦斯的主要成分甲烷充分热分解,排出的气体成分和空气十分接近,而甲烷的温室效应约是二氧化碳的21倍。因此,在充分利用低浓度瓦斯的同时,也可减缓温室效应。
中煤科工集团科技部部长刘见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该系统一个供暖季可节约标煤3200吨,减排甲烷260万Nm3,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.6万吨,同时可获取瓦斯利用补贴100万元。如果瓦斯碳汇进入碳交易市场,还将有100多万元的年收益。”
治理和利用必须高度重视
谈及该项目,阳煤集团总经理裴西平表示:“这是一条燃煤设备清洁改造的新路,采用排空瓦斯提供热能,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污染排放问题,实现了低浓度瓦斯的高效利用;是煤矿瓦斯治理利用一体化模式的成功实施,也是煤炭行业绿色节能发展的一个标志性项目。”
“但这只是第一步。”重庆院董事长邵军进一步指出,“瓦斯蓄热氧化利用可为煤矿提供热、电、冷、汽等多种产品,以解决用户井筒加热、煤泥烘干、生产用电、冷热电联供、生产生活用热水等多种实际问题,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”
近年来,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,政策强压下,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将被淘汰,需寻求新的手段或途径填补燃煤锅炉退出形成的市场空白。同时,我国每年有大量的井下抽采瓦斯直接排空,仅2016年直接排空的抽采瓦斯就有近80亿立方米,特别是低浓度瓦斯由于利用途径有限,成为排空大户。专家告诉记者,当前浓度10%以下瓦斯几乎全部排空,利用也以实验为主。此外,瓦斯利用中央财政补贴从0.2元/方提高到0.3元/方,并有相关“十三五”规划引导,有望提高企业的投资积极性。
毫无疑问,这些都为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利用创造了发展机遇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认为,这一项目很重要,实现了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的一体化发展,达到以抽采保安全,以利用促抽采的良性循环。“瓦斯防治任重道远,不管国家政策如何进行阶段性调整,必须高度重视治理和利用。”他强调。
泽照科技是由一批专业设计十余载的资深工程师组成的PCB设计抄板团队,可以提供专业PCB设计、电路板设计、单片机开发设计等电子产品开发设计服务以及PCB改板、芯片解密、IC解密、BOM单制作、原理图设计、样机调试、PCB打样、PCB生产等电子产品技术服务。